问题 | 民法典中合同履行完毕还能更改吗 |
释义 | 合同履行完毕后仍可变更,例如基于虚假意思、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或不公平等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8、149条,受欺诈方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对于合同不履行,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但需注意:不能履行包括完全、部分和按期履行;根据不可抗力影响部分或全部免责;若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仍需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合同履行完毕还能更改吗 合同履行完毕也是可以变更的。比如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订立的合同,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一方以欺诈手段或者第三方使用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的合同,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以及显失公平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不履行合同职责如何承担责任 合同的履行指的是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任何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都是合同的履行行为;相应地,凡是不执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都是合同的不履行。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能预见是指当事人对某一事件是否会发生是不可能预见到的。不能避免是指当事人客观上不能阻止这一意外情况的发生。不能克服是指当事人对于意外发生的客观情况所造成的后果不能排除。而客观情况,是指当事人不可抗拒的外来力量,如地震、水灾等。 不可抗力是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时的法定免责事由,但当事人主张免责,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1、不能履行合同包括完全不能履行、部分不能履行和不能按期履行。如果不可抗力只导致部分不能履行,其他部分仍应履行;如果只是影响按期履行,当事人仍应适时履行。 2、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不是发生不可抗力就可以主张免除全部责任,只是确受其影响而不能履行的部分才能免责。 3、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而仍应承担违约责任。 结语 合同履行完毕后,仍然可以根据特定情况进行变更。例如,当事人以虚假意思、基于重大误解、欺诈手段、胁迫手段或显失公平等方式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和第一百四十九条,欺诈行为可以成为变更合同的依据。此外,对于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当事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若发生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五百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五百五十五条 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