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中的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故意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实施的犯罪行为。预防主观故意的关键是加强职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确保其对法律的充分认识和对职业道德的高度敬畏。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犯罪人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中,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公共财物重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照前款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公务员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廉洁奉公。” 加强职务人员的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对于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主观故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对于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查处并追究责任,确保职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不得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