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只调解不立案应该怎嘛办呢? |
释义 | 民事纠纷起诉应先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法院应保障起诉权利,符合条件的必须受理并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条件的作出裁定书,原告可上诉。法院只调解不立案。 法律分析 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法院只调解不立案的内容就是这些了。 拓展延伸 法院调解与立案之间的平衡:应对仅进行调解而不立案的情况 在法院调解与立案之间寻求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当法院仅进行调解而不立案时,首先需要明确调解的目的和效果。调解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通过双方协商达成和解,旨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首先,法院应当加强对调解程序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调解过程公正、合法。法官应具备专业的调解技巧和知识,引导当事人积极参与调解,并确保调解结果公正合理。 其次,法院可以通过加强调解宣传和教育,提高当事人对调解的认识和信任度。这可以包括组织调解培训,开展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调解的好处和适用范围。 此外,法院还可以建立健全调解机制,与相关部门合作,提供更多的调解资源和支持。例如,可以与社区、律师事务所、调解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调解工作的开展。 最重要的是,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综合考虑当事人的意愿和案件的实际情况,权衡调解和立案的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在一些适宜调解的案件中,调解可能是更为有效的解决方式,可以减轻法院的负担,提高司法效率。 总之,法院在面对仅进行调解而不立案的情况时,应该积极寻求平衡,通过加强监督、宣传和合作,提高调解的质量和效果,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 结语 在法院调解与立案之间寻求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调解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通过双方协商达成和解,旨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应加强对调解程序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调解过程公正合法。同时,通过加强调解宣传和教育,提高当事人对调解的认识和信任度。建立健全调解机制,与相关部门合作,提供更多调解资源和支持。最重要的是,综合考虑当事人意愿和案件实际情况,权衡调解和立案的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法院应积极寻求平衡,提高调解质量和效果,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七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调解情况。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调解工作档案,将调解登记、调解工作记录、调解协议书等材料立卷归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