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罚属于刑事强制措施吗 |
释义 | 刑罚不属于刑事强制措施。强制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刑罚则是为了惩罚、教育和改造罪犯,同时,警戒社会上不稳定分子不致以身试法。 一、取保候审出来是否可以判缓刑 需要符合缓刑条件才能判缓刑。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责令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关于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缓刑的适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他们的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不适宜放在社会上执行,所以不能适用缓刑。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这是因为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 二、刑事法律包括什么 刑事法律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3、司法解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的司法解释,细化实施规则,保证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的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规定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并应当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现刑事案件公正顺利的进行审判而做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通过对犯罪人进行刑事追究,以剥夺犯罪人一定的自由、财产以至生命为方法,达到警戒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适用法律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三大原则,制定和运用都要牢牢遵循三大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罪刑法定原则是维护刑罚正义性的基础和保证,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正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成分,重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当中应有的权利。 三、取保候审时间属于服刑期吗 不算入服刑期间。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其主要目的不是惩罚,而是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最终保证侦查、起诉、审判过程的顺利进行。 而服刑期间针对的是已经被判处刑罚的罪犯。刑罚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由于取保候审不是一种刑罚种类,因此也就不算入服刑期间。判处刑罚前被先行羁押的期间算入服刑期间。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二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条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