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特别程序6种是哪些程序 |
释义 |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包括以下六种: 1、选民资格案件; 2、宣告失百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 3、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4、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5、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6、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度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问章规定。本答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特殊程序,与此对应的是概念是通常诉讼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回民事审判程序的一种,与普通程序相对。 普通程序即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通常适答用的程序,一般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即民事诉讼法对法院审理某些类型案件另行规定的程序,案件类型不同,审理的程序也不相同。 一、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特点 1、非讼性:选民资格案件除外。 2、审判组织的特殊性:独任制为原则,单一式合议庭为例外。 3、审级制度和审限的特殊性:一审终审审限较短。 4、级别管辖:一律由基层法院管辖。 5、免交案件受理费。 6、救济机制的特殊性:不适用再审;自带救济。 二、特别程序案件的救济途径 1、适用特别程序作出判决、裁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作出该判决、裁定的法院提出异议。 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或者部分成立的,作出新的判决、裁定撤销或改变原判决、裁定;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2、对法院作出的确认调解协议、准许实现担保物权的裁定,当事人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裁定之日起15日内提出; 利害关系人有异议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