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醉酒人是否应当为犯罪负责? |
释义 | 醉酒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因其仍具有辨认和控制行为的能力,且可通过采取措施控制酒后行为。酒后犯罪一般不能从轻处罚,但自首、立功等情形可从轻处罚。同桌人若无过错,仍需共担损失。建议不劝酒并保留无劝酒证据,劝阻酒后行为并保留证据,安全送醉酒人回家并交给家属,并保留相关证据以证明尽责。 法律分析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醉酒犯罪与非醉酒犯罪所应负的刑事责任是同等的。在醉酒状态下,行为人的行为控制能力虽然会减弱,但他们仍然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此外,醉酒人的行为控制能力的减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控制的,因此在醉酒前,人们应当预见到这种减弱并采取措施来控制它。综上所述,醉酒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一、酒后犯罪能从轻处罚吗 酒后犯罪一般不能从轻处罚,但是如果有自首、立功等情形可以从轻处罚。 《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聚餐醉酒身亡,同桌人都要承担赔偿责任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即使你没有过错,同桌有人醉酒身亡,你也要赔钱,共担损失。 1.不要去劝别人喝酒,也不要敬酒,并且保留自己没有劝酒的有效证据,包括全程录音、拍下自己没有喝酒的照片和视频,证明自己没喝酒,也没劝酒。 2.要反复劝同桌的人别喝酒,至少劝3次,并且保留有效证据,比如录音、找人证、特意强调等。 3.将喝醉酒的人安全地送回家,并且亲手交给其家属,叮嘱其妥善照顾。这个过程,也尽量保留证据,比如录音、找一两个同桌的人一起作为人证。 4.如果喝醉酒的人做了可能存在危险的事,要及时劝阻,比如不让他骑车,不让他独自回家,并且保留证据,证明自己确实做到了仁至义尽。 结语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醉酒犯罪与非醉酒犯罪所应负的刑事责任是同等的。在醉酒状态下,行为人的行为控制能力虽然会减弱,但他们仍然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此外,醉酒人的行为控制能力的减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控制的,因此在醉酒前,人们应当预见到这种减弱并采取措施来控制它。综上所述,醉酒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