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职后是否可以起诉之前的公司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仲裁时效的相关规定。仲裁时效为一年,从离职开始计算的一年内都可以适用。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此,离职的劳动者应在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否则将丧失胜诉权。 法律分析 仲裁时效为一年,如果是离职的话,从离职开始计算的一年内都可以适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也就是说离职了要在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申请,不然的话,即使申请了劳动仲裁也会丧失胜诉权。 拓展延伸 离职能否起诉之前的公司?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劳动者可以随时告知用人单位,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或补缴社会保险费。同时,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或社会保险费超过三个月,劳动者可以不经用人单位同意,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此背景下,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或社会保险费等情形,劳动者可以依法起诉之前的公司。不过,在起诉前,劳动者应当首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尽量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解决纠纷。如协商无果,劳动者可随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劳动报酬或社会保险费等情形。同时,劳动者需依法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无法提供证据反驳劳动者的主张,则需承担败诉风险。 结语 仲裁时效为一年,离职后仍可适用。但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需提出申请,否则将丧失胜诉权。因此,劳动者应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及时申请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