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正当防卫致人轻伤怎么判刑
释义
    防卫过当致人轻伤,一般来说,对防卫过当致人轻伤的,依法不负刑事责任;如果是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可按照过失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规定的刑罚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可以适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一、防卫过当致人死亡怎样处罚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处罚情况如下:
    1、一般来说,防卫过当致人轻伤的,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可以按照过失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规定的刑罚减轻处罚;有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过失致人死亡一般判处5至10年,而防卫过当致人死亡的,应当按照上述量刑范围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要综合考虑防卫的具体目的、过度程度、过度犯罪形式、防卫行为保护权益的性质等因素;
    2、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制止非法侵害,对非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犯罪、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非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过度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
    二、防卫过当该怎么去定罪量刑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形。
    防卫人过失造成不法侵害重伤、死亡的,则分别定为过失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
    防卫人基于间接故意造成不法侵害人伤害、死亡的,则分别定为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
    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司法实践,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情况:
    (1)防卫目的,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防卫过当,比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防卫过当处罚应更轻。
    (2)过当程度,比较行为的危险程度与防卫必要的最低限度,即考虑采用其他轻微防卫手段的容易程度,防卫过当所造成的损害差距越轻微,处罚相应轻微,严重过当,处罚相对较重。
    (3)罪过形式,按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间接故意等罪过形式的先后,减轻乃至免除处罚的幅度应是依法递减。
    (4)权益的均衡性及其性质,比较所要侵害的权益与所要保护的权益,是否明显有失均衡,为保护重大权益而防卫过当,比为保护较小权益而防卫过当,处罚应当更轻。
    (5)考虑侵害者不正当程度,例如,防卫以采用重大侵害方式,所侵害的利益超出应保护的利益的正当防卫,只有其他手段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才可能认可其必然性。
    三、正当防卫致人轻伤需要赔偿吗
    打架时正当防卫致人轻伤的不需要赔偿。
    1、根据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既然已经认定防卫人的行为确属正当防卫,那么就该免除其致人伤害的民事责任;
    2、未超过必要限度的正当防卫不产生赔偿责任,既不用负刑事责任,也不用负民事责任;
    3、但实行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超过这一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防卫行为一旦过当,正当防卫也就不能成立。
    正当防卫的条件有哪些
    1、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2、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而进行的防;
    3、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进行防卫;
    4、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进行的防卫;
    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