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益诉讼怎么起诉 |
释义 | 法律分析:公益诉讼的起诉期限一般是三年,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社会团体、组织、公民个人根据法律规定,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寻求司法救济。 一、检察院的职能有哪些 检察院的四大职能有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 检察院的四大职能具体如下: 1、刑事检察: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履行审查批捕、提起公诉、监督公安、法院和监狱等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就是检察机关履行的刑事检察职能; 2、民事检察:检察机关通过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对民事案件的受理、审理、裁判和执行程序进行全程监督,监督人民法院的裁判结果是否公正、审判程序和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就是检察机关履行的民事检察职能; 3、行政检察:人民检察院通过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监督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和执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4、公益诉讼检察:当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公共利益,在遭到侵害时没有人提起诉讼或者有关机关怠于履职,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就是检察机关履行的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二、交易知情权被侵犯该怎么办? 当交易知情权被侵犯的时候,可以通过下列的方式维护权益:采取协商处理的方式,和解解决。这种方式是相对比较简单快捷的;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向有关组织请求调解;向有关的行政部门,如工商部门,或是消费者协会投诉;双方协议提请仲裁解决;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民办非企业属于民营企业吗 民办非企业不一定就属于民营企业。民办非企业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基金会一样,其实质均为民间组织的一种形式。民营企业可以是民间的团体办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就是非营利性企业,比如基金会组织、公益组织。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