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署合同是否属于双方共同行为? |
释义 | 本文讲述了合同成立的两个必要条件:当事人必须至少双方共同实施,且涉及两方以上的主体;合同订立需要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互动,且只能是在特定的人或范围内进行;合同订立过程结束后会有订立成功或失败两种后果。 法律分析 合同必须由双方共同实施。合同是指当事人或双方之间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关系而达成的协议。要满足具有合同相对人的合同成立要求,合同必须涉及两方以上的主体。 一、我国订立合同是一种什么行为 1.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合同为各方达成的协议,属于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因此,订立合同须由至少两方当事人参与,仅一方当事人不存在订立合同问题。 订约当事人是否为双方或多方,决定于参与订约的人是否为相互独立的意思主体。 在一般情形下,订约当事人各方的经济目的是相反的,但在某些情形下,订约当事人各方也可有相同的经济目的,但须能为相互独立的意思表示。 2.须有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的互动合同订立是由独立的主体相互接触,互为意思表示,直到达成协议的过程。 因此,合同的订立须有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从要约、再要约,直到承诺。 3.须为特定当事人之间为缔约而为意思表示订立合同只能是在特定的人或者特定范围内的人之间进行,并且当事人须以缔约为目的进行接触,当事人之间相互所为的意思表示是为订约发出的。 若不特定的人之间或者虽为特定人之间相互接触,进行协商,但并不是以订约为目的,则不属于合同订立问题。 二、合同订立的后果有哪些 合同订立过程结束会有两种后果: 合同的订立是缔约当事人间相互接触、协商的过程,是动态行为与静态结果的统一体。 合同订立的动态行为是缔约人相互协商的过程。 合同订立的静态结果是合同订立过程结束的状态,即动态行为的后果。 1.是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 即合同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积极结果,也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的实现。 2.是当事人之间不能达成合意。 即合同不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消极结果,也就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不实现,即订约不成功或失败。 可见,合同的成立仅是合同订立的积极结果,仅表现合同订立过程结束时的一种静态状态。 在大家订立合同的时候,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需要是了解。 合同订立的过程和订立合同过后的后果者两点,也是大家在订立合同的时候所需要了解的关键内容,此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 结语 合同必须由双方共同实施,订立合同是一种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需要互为意思表示,从要约、再要约,直到承诺。合同订立的后果有两种,一是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即合同成立,二是当事人之间不能达成合意,即合同不成立。了解合同订立的过程和后果是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重要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