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违反非法狩猎规定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
释义 | 《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禁猎区、禁猎期以及禁用工具、方法的定义和处罚措施。违反法规进行非法狩猎的行为将被没收猎获物和猎捕工具,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包括组织聚众非法狩猎、多次猎捕或大量猎捕野生动物、使用禁用工具或方法造成重大损失、长期非法狩猎屡教不改、威胁、殴打保护人员等。 法律分析 一、《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相关定义解释 1、禁猎区 指国家对适宜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或者野生动物资源贫乏和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如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镇、工矿区、革命圣地、名胜古迹等区域为保护野生动物而划定的禁止狩猎区域, 2、禁猎期 指按法定程序规定,禁止进行狩猎活动的一定时间期限。一般是根据不同野生动物的繁殖及生长期(如肉食、皮毛成熟),而分别划定的禁止狩猎的期间。其目的在于保证野生动物能够拥有良好的繁殖环境,使其正常发展,保持并增加种群数量,供人们永续利用。禁猎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自然规规定。 3、禁用的工具 指足以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危害人畜安全以及破坏森林的工具。《野生动物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毒药、炸药进行猎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8条规定:“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汽枪、毒药、炸药、地枪、排铳、非人为直接操作并危害人畜安全的狩猎装置……”禁用工具还包括地弓、大铁夹、大桃杆子,等等。 4、禁用的方法 指以破坏、妨害野生动物正常繁殖和生长的方法,如投毒、爆炸、火攻、烟熏、掏窝、拣蛋、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攻等等。根据本条的规定,违反其中任何一种形式或是数种形式非法狩猎野生动物,且情节严重的,即可构成犯罪。 非法狩猎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根据有关法规及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指以下几种情形: (1)为首组织或者聚众非法狩猎的; (2)在禁猎区或者禁猎期内,多次猎捕或大量猎捕野生动物的; (3)使用禁用工具或者方法狩猎,使野生动物资源遭受重大损失的; (4)长期非法狩猎屡教不改的; (5)非不狩猎不听劝阻,威胁、殴打保护人员的; (6)其他手段特别恶劣的。 结语 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违反禁猎区、禁猎期或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将面临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的处罚,并可能构成犯罪。禁猎区、禁猎期、禁用的工具和方法的定义及解释也被明确规定。只有当非法狩猎行为情节严重时,才会构成犯罪行为。情节严重的标准包括组织非法狩猎、多次大量猎捕、使用禁用工具或方法导致野生动物资源重大损失、长期屡教不改、威胁、殴打保护人员等。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22修正):第三章 野生动物管理 第二十三条 猎捕者应当严格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或者限额、地点、工具、方法和期限进行猎捕。猎捕作业完成后,应当将猎捕情况向核发特许猎捕证、狩猎证的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具体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由专业机构和人员承担;猎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专业机构有组织开展。 持枪猎捕的,应当依法取得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22修正):第三章 野生动物管理 第二十一条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种群调控、疫源疫病监测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猎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向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需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第六章 经营管理 第五十六条 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采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竹林,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但应当符合林木采伐技术规程。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 非林地上的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林、护岸护堤林和城镇林木等的更新采伐,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管理。 采挖移植林木按照采伐林木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采伐许可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