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品房抵押情况概述 |
释义 |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主要情形包括:出卖人未告知抵押、转卖或拆迁等情况;开发商隐瞒预售许可证、抵押或转卖等情况;恶意串通他人签订合同导致购房人无法获得房屋;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使用;房屋面积误差超出约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 法律分析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三)开发商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四)开发商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五)开发商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六)出卖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另行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将房屋交付使用,导致购房人无法取得房屋;(七)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八)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九)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十)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拓展延伸 商品房抵押法律规定及注意事项 商品房抵押是指将商品房作为抵押物,以获取贷款或其他债务的担保方式。在商品房抵押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根据相关法律,商品房抵押需要满足合法所有权、抵押登记、抵押合同等要求。同时,借款人和抵押权人应当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合理确定抵押物价值,并进行抵押登记。此外,借款人在还款期限内应按时偿还债务,否则抵押物可能被拍卖或转让。对于购房者而言,了解商品房抵押的法律规定及注意事项,有助于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可能的风险和纠纷。 结语 购房者在购买商品房时,应特别关注出卖人是否存在隐瞒抵押、出售给第三人或虚假预售许可证等情况。同时,购房者还应留意房屋主体结构质量、套内建筑面积等问题,并确保出卖人按时交付房屋。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对购房者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可能的纠纷和风险。 法律依据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期限届满后超过一年,由于出卖人的原因,导致买受人无法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