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年劳动合同和三年劳动合同区别 |
释义 | 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法律允许的试用期不同: 一年期劳动合同,对应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期劳动合同,对应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劳动者达到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条件所需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那些刚就业的职场新人或初次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通常在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 和第四十条 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才具有和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资格。因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同,劳动者达到签无固定期合同所需耗费的时间也将不同。 3、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成本不同: 劳动合同期限内,双方通常都应遵守合同的约定。三年期的劳动合同,被提前解除或终止的概率较高,而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解约方往往需要向对方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损失赔偿、违约金等费用,解约成本较高。相对而言,一年期劳动合同,提前解约并支付较高解约成本的几率要低一些。 合同一年一签对谁有利: 一般来讲,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对员工更有利。企业与员工签订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员工继续在这家企业上班,那么员工只要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企业就应当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而企业跟员工一年一签劳动合同,目的就是想规避签订较长期限的劳动合同,更别说想要跟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了。所以,从法律层面来说,企业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 综上所述,动合同签署的时间的不同,实习期就不同,时间越长,试用期则越长,并且签署的年限越长,提前解约率也就越大,所以保险起见一般都会只签署一年的劳动合约,很少签署3年的劳动合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第一款: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 和第四十条 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第二十三条 第二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 和第二十三条 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 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 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 规定支付赔偿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