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意思表示包括哪些 |
释义 | 1、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与需要受领的意思表示。 分两种: (1)无需受领的意思表承,即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指无需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遗嘱、捐助行为、抛弃所有权、悬赏广告。 (2)需要受领的意思表示,即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指需要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要约、承诺、解除合同、抵销、免除债务、抛弃抵押权、抛弃质权等。 2、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与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根据相对人是否特定,分为两种: (1)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权、要约、承诺、解除合同、抵销。大多数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为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2)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到站的公共汽车、设置自动售货机、构成要约的商业广告。仅少数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为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3、对话的意思表示与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根据相对人是否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分为两种: (1)对话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对人可同步受领的意思表示。例如:以当面谈、打电话、双方在线QQ聊天作出意思表示,或者将书面合同当面交给对方,都属于对话的意思表示。 (2)非对话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对人不能同步受领的意思表示。例如:通过请人传话、写信、发电报、发电子邮件为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 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是: 1、客观要件: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 2、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可分为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的意思;表示意思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 二、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 在民事活动中,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由上可见,有效的约定的前提是意思表示真实。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