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罪行为是什么概念
释义
    法律分析: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是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的基础和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学着重从下列角度研究犯罪行为:(1)把犯罪行为作为犯罪心理演化过程的一个阶段进行研究,如犯罪意识——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犯罪结果;(2)研究犯罪行为方式,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政策提供依据;(3)研究某一犯罪者的犯罪行为方式,为改造该罪犯提供帮助。
    一、妻子掩盖丈夫犯罪怎么定罪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是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的基础和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对社会有危害性,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且要受刑罚处罚。在婚姻生活中,如果丈夫实施了犯罪行为,作为妻子往往会做出一些掩盖丈夫犯罪或者包庇丈夫犯罪的行为,意图使丈夫的犯罪行为不被追究。配偶是与自己共度余生的人,当丈夫实施了犯罪行为后,妻子第一时间会想着帮丈夫隐瞒事实,殊不知自己的这种掩盖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如果妻子参与了丈夫的犯罪行为有可能与丈夫构成共同犯罪,如果妻子窝藏包庇了丈夫的行为,又可能涉嫌刑法的窝藏包庇罪。妻子掩盖丈夫犯罪具体怎么判刑,要看妻子的行为是否可以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什么样的罪名。
    二、刑事案件的立案
    刑事诉讼法把立案规定为刑事诉讼的开始和必经程序,对于保证刑事诉讼的正确进行以及刑事诉讼法任务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准确、及时地揭露和惩罚犯罪,对于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公安司法机关正确、及时地作出立案决定,并不失时机地开展侦查或调查活动,就可以及时揭露、证实和惩罚犯罪,有效地同犯罪分子做斗争。因此,正确地运用和执行立案程序,能够保证一切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及时地受到应有的刑事追究。其次,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正确、及时地立案,是对犯罪行为的受害单位或公民控告犯罪的正义要求的支持,是对他们合法权益的有力保护。同时,正确执行立案程序,严格把握立案的法定条件,可以保证无辜的公民不受刑事追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后,立案是准确评价社会治安形势和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立案是司法统计的重要内容。正确地执行立案程序,就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刑事案件的发案情况,分析研究某地某时犯罪的动向、特点和规律,总结工作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更有效地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