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诉讼时效中止的定义是什么? |
释义 |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待事由消除后又需等待满6个月方可起诉。中止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权利人受控制等。 法律分析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为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届满的制度。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权利人受到控制等等。 拓展延伸 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诉讼时效暂时停止计算,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条件和适用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包括:被告被刑事追诉、被告被采取强制措施、当事人提起诉讼请求等。其次,适用范围涵盖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等各个领域。在民事诉讼中,如当事人之间存在和解协议、仲裁程序进行中等情况,诉讼时效可以中止。在行政诉讼中,如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正在进行中,诉讼时效也可以中止。在刑事诉讼中,如被告被羁押或处于逃亡状态,诉讼时效同样可以中止。总之,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诉讼程序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诉讼公正和当事人权益的平衡。 结语 诉讼时效中止,是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暂停计算诉讼时效的制度。条件和适用范围多样,包括被告被刑事追诉、被采取强制措施、当事人提起诉讼请求等。适用于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等领域,如和解协议、仲裁程序、行政复议或羁押等情况。确保诉讼公正和当事人权益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