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今年劳动法规定的上班天数是多少?
释义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但有些企业根据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可以采取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包括就业权、择业权和享受就业保障条件的权利。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应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
    法律分析
    除去周六周日和法定节日,平均每月为21.75天。
    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号)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应实行标准工时制度。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此外,根据一些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还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应按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1)对公民来说意味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
    (2)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3)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平等地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加强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1)双重价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是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劳动法的任务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进行规范;
    (2)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即社会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的配置;
    (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处理好劳动者利益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结语
    在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下,我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但仍要确保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劳动是公民的权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权利,企业和国家也应提供相应保障。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规范劳动力资源的宏观和微观配置,处理好劳动者利益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特别规定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十五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