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高中学生是否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 |
释义 | 《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了学科类培训范围,重点针对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而对高中阶段没有限制。学科类培训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而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类不属于学科类培训。 法律分析 “双减”政策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而对于高中阶段来说,并没有任何限制。从原则上来说,培训机构仍可以针对高中生开展学科类培训,但是根据市场补课需求来看,大部分补课人群是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反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占比要少一些。于是在7月30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其中明确学科类培训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而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类的校外培训不属于学科类培训。 拓展延伸 “双减”政策对高中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双减”政策对高中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业方面,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课程内容和考试压力相应减少。一些学生可能感到缺乏挑战和动力,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学习能力下降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减少的学习压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兴趣和特长发展,促进全面素质的提升。 然而,这一政策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可能面临着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节奏的挑战,有些人可能会感到迷茫和焦虑。同时,由于考试压力减轻,一些学生可能出现懈怠和拖延的现象,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社交压力和竞争意识的减少,也可能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下降。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在“双减”政策下,学业和心理健康都受到了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政策的积极效应,学校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心理状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平衡学业和兴趣发展,促进全面健康成长。 结语 通过实施双减政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参与兴趣和特长发展的机会。然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一政策对学业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业方面,学习压力减轻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但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时间和机会发展全面素质。在心理健康方面,适应新环境和节奏、懈怠和拖延的现象以及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等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因此,学校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心理状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平衡学业和兴趣发展,促进全面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9修正):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十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接受监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