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执行期限已过两年,应该如何处理? |
释义 | 执行期限过二年后的债务申请执行,可以在债权人曾向债务人索取过债务并提供相关证据后,在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中止执行会重新计算执行期限。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当事人死亡等。 法律分析 一、执行期限过二年怎么办 1、执行期限过二年,如果在两年的执行期限中债权人曾经向债务人索取过债务,属于诉讼时效中断,可以在向法院提出相关证据后,在两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申请执行期限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二、执行中止恢复执行有什么期限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二年,而中止执行是属于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的情形,会重新计算执行期限。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结语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执行期限过二年的情况下,如果在两年的执行期限中债权人曾经向债务人索取过债务,属于诉讼时效中断。在向法院提供相关证据后,债权人可以在两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中止的情况下,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二年,而中止执行是属于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的情形,会重新计算执行期限。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形裁定中止执行,例如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当事人的死亡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七条 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章 监察权限 第二十三条 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涉案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冻结的财产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查明后三日内解除冻结,予以退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三节 监外执行 第二十六条 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批准机关应当将批准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通知公安机关和原判人民法院,并抄送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认为对罪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