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精神病的人离婚后如何分财产
释义
    精神病人离婚后财产分配应根据实际情况裁量,夫妻双方可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离婚协议对精神病人无效,因其无民事行为能力。离婚途径包括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分别取决于夫妻双方是否一致意见。
    法律分析
    一、精神病的人离婚后如何分财产
    精神病的人离婚后分财产是根据夫妻双方实际情况裁量。在判决夫妻共同财产时,一方是精神病人的,考虑到其生活能力,会适当对精神病人这一方多分,照顾婚姻关系中精神病人一方。具体财产分割方式如下:
    1.双方协商解决;尽量与对方进行沟通,强调协议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2.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按照离婚协议的规定分配财产。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依法应当予以保护。
    二、离婚有哪几种途径
    根据我国现行的民法典律法规,离婚的途径有两种:
    1.协议离婚:夫妻双方均同意离婚,对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问题自愿达成一致意见,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核准后颁发离婚证。
    2.诉讼离婚:夫妻一方愿意离,另一方不愿离;或双方均愿意离婚,但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夫或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判决或调解解除婚姻关系。
    三、精神病人签订离婚协议是否是有法律效力的
    精神病人签订离婚协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因为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离婚协议生效的条件是: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结语
    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是建立在行为人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上的,而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其签订的离婚协议是无效的。离婚涉及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应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决或调解,以保护无过错方和子女的权益。离婚过程中,双方可通过协商解决分歧,或者通过诉讼途径寻求法院的判决或调解。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时,对精神病人一方应考虑其生活能力,照顾其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六十七条 离婚诉讼期间,夫妻一方申请查询登记在对方名下财产状况且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取证,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离婚诉讼期间,夫妻双方均有向人民法院申报全部夫妻共同财产的义务。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损毁、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零七条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百三十四条 对当事人利用合同实施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市场监督管理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监督处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6: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