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住宅非法入侵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释义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界定及不构成犯罪情形。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故意、侵犯他人隐私权、非法侵入住宅行为。法律依据为《刑法》第三条和第二百四十五条。不构成犯罪的情形包括法律授权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和得到住宅内成员或看守者许诺的情形。但胁迫许诺或超出范围侵入仍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
    一、非法侵入住宅罪如何界定
    1、可以认定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1)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隐私权;
    (3)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实施了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二、侵入住宅不构成犯罪的情形
    1、法律授权行为
    对于法律授权的合法进入者,如公安、检察机关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需要进入公民住宅对有关人员的身体、物品进行搜查和抓捕人犯时,不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但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进行搜查的,要持《搜查证》;进行查封、扣押的,要持《查封、扣押令》;执行拘留、逮捕的,要持《拘留证》、《逮捕证》。如,司法工作人员持合法手续进入他人住宅,依法履行职务,进行搜查、查封、扣押财物,或实施逮捕、拘留等职务行为,不能认为是非法侵入住宅。
    2、紧急避险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权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在道义上应尽的一项义务,其目的在于鼓励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活动和自然灾害作争斗,以牺牲局部的、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护整体的、较大的合法权益。如,为了救火而侵入住宅,为了避免狗的袭击而侵入住宅等。
    3、关于许诺进入住宅的例外情形
    在得到住宅内成员或看守者的许诺后进入住宅的,因不符合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而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采取胁迫的手段,强迫他人同意的,就违背了居住者、看守者的真实意志,不影响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在许诺时,如设定可进入的范围,行为侵入了超出范围的住宅或房间,也不影响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然而,对于法律授权的合法进入者和紧急避险行为,不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此外,在得到住宅内成员或看守者的许诺后进入住宅的行为也不构成犯罪,但胁迫行为则是违法的。因此,在界定非法侵入住宅罪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并充分考虑相关例外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18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防沙治沙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3: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