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除斥期间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是什么?
释义
    可撤销合同的除斥期间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当事人有权撤销已经成立的合同,但权利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行使。根据法律规定,除斥期限因可撤销事由不同而有所差异。若因重大误解而撤销合同,期限为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其他可撤销事由的期限为一年。需注意,除斥期间仅适用于可撤销合同,不适用于不可撤销合同。
    法律分析
    可撤销合同的除斥期间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当事人有权撤销已经成立的合同,但是这个权利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行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撤销合同的除斥期间因可撤销的事由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是因重大误解而撤销合同,那么这个期限是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而如果是其他可撤销的事由,那么这个期限是一年。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除斥期间是专属于可撤销合同的,对于不可撤销合同,并不存在除斥期间的概念。
    拓展延伸
    除斥期间的法律解释和适用范围
    除斥期间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法律上排除或中断某些时间段的计算。它的法律解释和适用范围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在某些情况下,除斥期间可以用于延长或缩短法定期限,以适应特殊的法律要求或特定的情形。例如,在刑事诉讼中,如果被告人被羁押或者患有严重疾病,法院可能会排除这段时间,以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在民事诉讼中,如果涉及到诉讼程序的暂停或中断,除斥期间也可能适用。因此,了解除斥期间的法律解释和适用范围对于正确计算和解释法定期限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除斥期间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法律上排除或中断某些时间段的计算。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撤销合同的除斥期间因可撤销的事由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因重大误解而撤销合同的情况,除斥期间是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而对于其他可撤销的事由,除斥期间是一年。了解除斥期间的法律解释和适用范围对于正确计算和解释法定期限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除斥期间的适用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