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还建房分为两种:区别的重要依据就是土地类型和土地人。如果土地人为集体,那么就是小产权房;如果具备土地使用权证,是通过出让或划拨的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并且具备开发所需要的五证。那么这样的房屋是具备办理产权证的条件的。还建房属于安置房,需要持有满五年,然后去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契税等税费,才可以办理原房主姓名的正规商品房房产证、契税证以及土地使用证。 一、自建房买卖合同在法律上是否有效 自建房买卖合同在法律上是否有效分两种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集体土地上还建的房屋,应看买卖双方是否同为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签订的还建房买卖合同一般认定有效,反之,则合同无效; 2、国有土地上还建的房屋买卖合同一般是有效的,但如果是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转让房屋所有权时应补缴相应的土地出让金,买卖合同才能有效。 二、动迁房几年可以过户 根据《安置房条例》,房屋所有人拥有房屋满5年后,应按安置协议缴纳土地出让金、契税等税费,并办理商品房房产证、契税证、土地证。这时,房子是商品房,再过户就可以了。动迁房就是拆迁房,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房产证的,一种是没有房产证的,另一种是有房产证的。拆迁房屋可以正常交易,双方可以用好材料申请。一般来说,取得房产证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正常合法交易。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