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犯他人隐私使用微信是否合法? |
释义 | 网络盗用他人微信是犯法的,属于盗用罪。盗用罪的特征包括: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财产,行为人采用欺骗手段非法挪用他人财产,出于故意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盗用罪适用于仆人、代理人、职员、受委托人和政府官员等特殊主体。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非法盗取他人微信账号属于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一、网络盗用他人微信犯法吗 微信被他人盗用,是犯法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不按占有权性质所规定的用途,采用欺骗手段,非法挪用他人财产的行为。犯罪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且具有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的目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枚利。 盗用罪是指享有合法占有权或受人委托享有合法占有权的人,通过欺骗手段挪用或滥用他人财产的行为。英美法系刑法中的一种犯罪。犯罪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且具有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的目的。 主要的特征是: (1)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枚利。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不按占有权性质所规定的用途,采用欺骗手段,非法挪用他人财产的行为。即:仆人、受托人或代理人等,破坏了他们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利用自己受信任的地位或受雇的便利条件获得合法占有权,以欺骗的手段,将他人委托的金钱、财物或财产上的利益据为己有。 (3)犯罪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且具有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的目的。 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盗用罪适用于仆人、代理人、职员、雇贺、受委托人和政府官员。如果没有这种委托^信任关系,则不能把占有或挪用认为是盗用。在英国,盗用罪已被1968年的《盗窃罪法》废止,归入盗窃罪中。在美国有些州还保留盗用罪的罪名。特别是对政府官员的盗用,除适用一般盗用的法律条文外,有些司法部门还特别增设了有关占有公共资金的“政府官员盗用罪”条例。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一部手机就相当于一个人的钱包了,里面装有的应用软件比如微信之类的,都有一个网络钱包的存在,而且一个微信账号也是属于他人的财产范围的,对于在网络非法盗取他人微信账号的,是属于违法行为。 结语 网络盗用他人微信是犯罪行为。盗用罪是指通过欺骗手段挪用或滥用他人财产的行为。犯罪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且具有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的目的。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微信账号也属于他人的财产范围。因此,非法盗取他人微信账号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八条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