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诽谤罪如何界定?
释义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破坏名誉的严重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严重,可分别以侮辱罪或诽谤罪定罪处罚。
    法律分析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是指在法律上对于诽谤罪的认定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以及适用的范围。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构成诽谤罪需要具备以下要件:一是言辞或者行为具备明显的诽谤性质;二是有针对性地针对他人进行诽谤;三是有公开传播或者散布的行为;四是给他人造成了损害。适用范围上,诽谤罪适用于对个人、组织或者其他社会主体进行的诽谤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合法的言论、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等不属于诽谤罪的范畴。因此,对于诽谤罪的认定,必须综合考虑具体的事实情况和法律规定。
    结语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构成诽谤罪需要具备明显的诽谤性质、针对他人进行诽谤、公开传播或散布以及给他人造成损害等要件。诽谤罪适用于对个人、组织或其他社会主体的诽谤行为,但合法的言论、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等不属于诽谤罪的范畴。在认定诽谤罪时,需要综合考虑具体的事实情况和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量刑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5: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