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假冒领取工资构成诈骗罪吗? |
释义 | 法律分析:如果说在主观方面本来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话,就可能构成诈骗罪,这个需要考虑到诈骗罪的金额,只有在3000块钱以上才会立案。 一、借钱消失属于诈骗吗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要是自己把钱借给了对方,对方不还钱的话,一般是需要催促对方的,要是对方当初借钱的目的,本来就是借了钱玩消失不还的话,对方是构成了诈骗罪,自己应当及时的报警处理。 二、贷款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何 《刑法》的有关规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的手段,对银行、或者其他第三方金融机构实施贷款诈骗,涉嫌金额达20000元以上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其有关刑事责任。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的主体主要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本罪既侵犯了银行或其他第三方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也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3、在主观上,主要是行为人故意构成,并且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4、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事情真相的方式诈骗银行或其他第三方金融机构的贷款,涉嫌金额较大的行为。 三、几百块能否构成诈骗罪 几百块不能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数额达到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构成诈骗罪,应予立案追诉。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该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欺骗行为的内容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现实生活中,诈骗罪的欺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欺骗也有文字欺骗等。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认识错误必须是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